慈善年夜饭开桌 千余困难群众共享 02-01
春节送温暖活动——让孤老、孤儿感受温暖 02-01
慈善总会领导到省荣军医院看望伤残军人 02-01
市慈善总会、教育局联合慰问困难教师(图) 02-01
慈善总会向全市1720户低保困难家庭赠送爱心彩电 02-01
市民政局、慈善总会联合慰问百名困难优抚对象(图) 02-01
市委组织部、市慈善总会联合慰问困难老党员(图) 02-01
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开展慰问“百名孤残儿童”活动 02-01
在全市开展百名见义勇为困难人员慰问活动 02-01
“母亲节”期间慰问百名贫困母亲(图) 02-01
我市“五·一”期间开展“双百”慰问活动(图) 02-01
2008年“造血型”慈善扶贫工程在秀洲区启动(图) 02-01
一餐爱心年夜饭 几多社会和谐音 (图) 02-01
五载慈善年夜饭 爱心温暖千万家(图) 02-01
“慈善送温暖”慰问活动拉开大幕 01-11
社会福利院里的慈善年夜饭 09-28
市委组织部和市慈善总会开展慰问“三老”送温暖活动 07-09
慈善总会与农技推广基金会联手开展生产性扶贫 05-24
让困难群众过好新年,省慈善总会慰问组抵达我市进... 05-17
四载慈善爱心饭 温暖上千贫困人 02-13
慈善爱心年夜饭情暖2007 来自三个会场的现场报道 02-13
这个冬天很温暖——“送温暖”活动拉开序幕 01-24
2003—2005年助困情况 12-26
嘉兴慈善
 
   
  救助中心
无标题文档
救助办法 
慈善助困 
慈善助学 
慈善助医 
慈善助残 
突发性救助 
首页>>救助中心>>慈善助困
慈善爱心年夜饭情暖2007 来自三个会场的现场报道
慈善爱心年夜饭情暖2007
来自三个会场的现场报道

载自2007年2月11日《南湖晚报》

 
  传递一种非同寻常的温暖,过一个欣欣向荣的年。昨天中午,2007年迎新春慈善爱心年夜饭在南湖区、秀洲区、经济开发区三大会场同时开桌。晚报7位记者兵分三路,发回了年夜饭的现场报道。

  爱心信心感恩的心 心心交融

  N朱政 芦苇岸    发自南湖区主会场

  信心:

  昔日泪水肚里吞 年夜饭上展笑颜

  中午11:00,南湖区政府食堂。解放街道秀城社区的许福根戴着深度老花眼镜,牙齿不好使,很多菜都无法咀嚼,盆子里放着的鸡翅只啃了一半。其实,许福根今年只有59岁。十几年来,为了照顾患有精神病的儿子,许福根拼命工作,头上已经长了密密麻麻的白发,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得多。

  “15年前,我那20岁的儿子因为感情上受了伤而得了精神病,十几年来,一直靠药物来维持。不吃药,病就会发作。”由于老伴已经过世,儿子生活又不能自理,许福根每天要给儿子烧饭、洗衣服,照顾他的起居。许福根每个月有1000多元钱的退休金,但要负担生活费和儿子的医药费、有线电视费,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生活上的这些困难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他都能克服。可每次看到别人的子女孝敬父母,许福根就忍不住流泪。只有当社区干部给他们送来了医疗券、购物券,当儿子发病时,邻居们都吓得避而远之,但社区干部还是会来嘘寒问暖时,许福根才会觉得自己在这个世上并不孤单。

  “今天在这里吃饭,我才知道每户家庭都有困难,我这点困难也算不上什么,政府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关怀了。日子总会好起来的。”十几年来把泪水往肚里吞的许福根露出了笑脸。

  感恩心:

  和报社20年的缘分

 

  席间,建设街道瓶山社区的高锦民、黄云卿夫妇和记者拉起了家常,他们一提起南湖晚报的爱心年夜饭就激动不已。原来,他们夫妇与晚报的缘分很深。20年前,儿子高翔得了尿毒症,当时的《嘉兴日报》发动社会捐助,为他们的儿子换肾打下了经济基础,挽救了他的生命,后来,南湖晚报记者一直跟踪报道,主动关心他们一家,还邀请他们参加了去年的爱心年夜饭活动。说着,他们站起来满怀欣喜地向王新民副市长、慈善总会和南湖晚报的领导敬酒,将感激之情、感恩之心都融在一杯酒里。王副市长举起酒杯,倾听着他们的心声,喝下了温暖的一口酒,连声祝福这对患难与共的夫妇“新年快乐,健康长寿”。

  建设街道紫阳社区孙兰英一家已经连续四年参加南湖晚报爱心年夜饭活动了。52岁的孙兰英先天性双目失明,她的丈夫范启明也没什么收入,一家三口就靠23岁的儿子每个月800元的工资和低保费生活。“晚报每年年底都会叫我们一家来吃年夜饭,我们家一年就只能吃上这么一顿丰盛的饭菜,真不知道拿什么回报晚报!”

  建设街道城东社区的徐丽萍和徐玲佳母女今年是第二次参加慈善爱心年夜饭。21岁的徐玲佳在浙江电力职业学院读书,46岁的徐丽萍为了负担女儿每年8000多元的学费,每天要打两份工。白天,她在嘉兴食品肉类有限公司工作,下了班匆匆吃完饭,又要赶到穆湖社区旁的报亭里打第二份工,晚上八点半才下班。徐玲佳说,“每年,我都会担心新一年的学费,但妈妈总会想办法给我凑足这8000元钱。我和妈妈都连续参加了两次爱心年夜饭。我觉得正是由于社会上这么多好心人的关心和帮助,我和妈妈的生活才有了盼头。”

  爱心:

  爱的温暖不只在年夜饭上

  南湖街道南湖社区的吴秀保今年75岁,孤伶一人。她告诉记者,自己年轻时是个下放知青,做过保姆又卖过野菜,现在年纪大了,却病魔缠身。孤独无助时,居委会干部曾多次上门探望,给予照顾,给她解决了低保费,还帮她联系上了好心人,每月资助200元,现在,她的生活有了保障。

  新嘉街道秀水社区的魏金华和女儿魏恩慧一起来到年夜饭现场。两年前,魏恩慧的妈妈患糖尿病和肾病过世,家里的积蓄基本上已经花完,52岁的魏金华身体不好,只能靠开残疾车赚钱养活女儿。魏金华说,“天气不好的时候,我的病就会发作,那就没办法去赚钱了,我平均每个月只能挣五六百元钱,每个星期只能给女儿两元的零花钱。”10岁的魏恩慧既乖巧又听话,她告诉记者,“这是我第一次到这么多人的地方吃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我要谢谢大家!”

  红包礼包包满爱心

  N李眉尔 陈苏    发自经济开发区分会场

  中午11:00,城南街道敬老院。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桌,老人们举起手中的杯子,30多位老人围桌而坐,在他们热烈的掌声中,爱心年夜饭开桌了。

  嘉兴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朱永明向老人们拜年,城南街道办事处为每位老人准备了两包礼物;嘉兴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单丽蓉把包有100元钱的红包一一送到老人的手中。老人们的情绪都非常高,互相谦让着,有些老人还抖抖颤颤地为别人夹菜,笑语中露出几乎掉光的牙齿……80岁的倪蕊英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各个单位的领导们面前,用最乡土最朴实的话表达心声:“谢谢,谢谢……”她紧抓着记者的手,很久不愿意放开,眼里分明有晶莹的泪花在闪烁。老人和老伴结婚30多年,无儿无女,已经在敬老院生活12年了。

  敬老院里年龄最大的老人叫金爱生,过了这个年他就90岁了。坐在暖阳照射的椅子上,老人夹着一根烟,他腰不弯背不驼,面色红润,看上去也就70来岁。老人说:“我在敬老院里住了20年了。我生活得很好。一切全靠共产党,全靠人民政府,全靠各级干部,全靠广大群众。”老人翻来覆去就是这几句话,虽然很简单,但这几句话,也许最能代表城南街道敬老院所有老人以及许许多多其他敬老院里老人们的心声……老人们的吃穿全部由街道提供,每个月有50元零花钱,今年春节街道还准备了70元的红包,每年总会有一些服装企业捐赠冬衣,过年过节各级政府和慈善总会都会带着祝福和礼物来看他们。

  敬老院院长王惠生介绍说,敬老院里除了7个是儿女没时间照顾寄养在这里的,其余23个都是五保户。老人们多来自原来的南湖乡。这些年来,敬老院里的老人相处日久生情,竟有三对在院里举行了婚礼。结婚后他们就拥有了一间属于两个人的新房,在敬老院里开始了甜蜜的晚年婚姻生活。

  王院长对记者说,位于南湖开发区的敬老院新址已经选好,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开工。新院占地4571.3平方米,一楼是公共空间,二、三楼是老人的居住空间,有108个床位。每两个老人住一间房,卧室使用面积大于10平方米,有单独的卫生间。每两个房间共用一个阳台,作为老人们的交流平台。敬老院里还配备了供老年人使用的无障碍设计,兼为残疾人使用。届时,老人们将喜迁新居。

  亲老敬老老有所养

  N于能 沈燕鸣 发自秀洲区分会场

  中午,记者来到了秀洲区洪合镇敬老院。敬老院居住的老人主要以镇和村里的孤寡老人为主,老人们都自由自在地在院子里闲聊和晒着太阳。记者看到敬老院的设施完善,拥有9亩多的菜地,院内还特意开辟了健身场所,环境优美,大家都笑称是“宾馆式”的住宿条件。

  据秀洲区慈善总会秘书长金云林介绍,“洪合镇敬老院里的这些孤寡老人,以往过年都是单身度过。但是,从2004年开始,慈善总会开展了送温暖下基层,共吃年夜饭这种从物质关怀到精神慰问的方式,让老人们普遍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

  大约10点半,嘉兴市、秀洲区慈善总会的领导陆续来到敬老院,安详静谧的敬老院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中午11点半,大家与老人们欢聚一堂,笑声朗朗。市、区慈善总会带来了包括粮油、猪肉等丰富的年货。市慈善总会副会长王昌荣、秀洲区慈善总会会长冯华明分别向老人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并一一向老人们送上新年的压岁红包,老人们热烈地鼓掌致谢。

  今年75岁的五保老人朱圆观从小放牛,13岁就没了父母,一直孤身一人。他已经连续3年参加了吃年夜饭的爱心活动,“自从来到敬老院,思想上一直很愉快,觉得公家待自己有时比子女待父母还要好,也感受到各级政府的深情关怀。”他连连说,“今天蛮开心,蛮高兴!”

  同样是75岁的五保老人张永高曾担任过村支书,在敬老院里已住了13年。他说,“这儿很好,吃得好,住得好,保暖好,身体也好,有病还给你看,生活过得很欢乐。”

 

嘉兴慈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捐赠方式 | 在线咨询 |
版权所有 浙江省嘉兴市慈善总会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