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举行韩泰轮胎慈善助学金发放仪式(图片集锦) 02-01
60名大学新生分享25.4万元慈善助学金 (图) 02-01
第四届“嘉禾绿荫行动”今天启动 02-01
2008年度慈善助学文件出台 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困... 02-01
千里献爱心 真情促和谐—嘉禾绿荫爱心基金成立 04-13
家境贫寒但品学兼优有机会免费读“天逸班” 04-13
齐扬爱心帆 共圆学子梦——烟草助学见面会 11-08
让爱一直延续下去——寒门学子与绿荫使者见面会唱... 11-08
寒门学子——档案6 08-08
寒门学子——档案5 08-08
寒门学子——档案4 08-08
寒门学子——档案3 08-08
寒门学子——档案2 08-08
寒门学子——档案1 08-08
第三届“嘉禾绿荫行动”启动 08-08
“励志班”招生简章 05-25
嘉兴首个励志班援手困难生 05-17
开明高级中学“励志班”要做所有孩子的榜样 05-17
市领导在2006年慈善助学总结上作重要批示 01-03
今年助学力度大于往年——148万元善款资助504名困... 01-03
第二届“嘉禾绿荫”行动取得成功 34名寒门学子得到... 01-03
2004—2005年助学情况 12-28
在二00五年嘉兴市大学新生慈善助学金发放仪式上的讲话 12-28
许会长在2005年大学新生助学金发放仪式上的讲话 12-28
小学生300元初中生500元高中生1000元大学生3000至5... 12-28
慈善救助金让三胞胎兄弟同时圆了大学梦 12-28
2006年助学工作小结 12-28
嘉兴慈善
 
   
  救助中心
无标题文档
救助办法 
慈善助困 
慈善助学 
慈善助医 
慈善助残 
突发性救助 
首页>>救助中心>>慈善助学
寒门学子——档案1
失去母亲但从未失去信心,面对贫困始终有梦
一个农家女期待着实现医生梦
 

  N晚报记者 沈爱君

  N摄影 陈 慧

  15岁那年暑假,她跟着父亲去上海卖西瓜。白天,太阳无遮无拦地晒下来,人好像进了烤箱;晚上睡在装满西瓜的小船上,蚊子成群地围着。刚念完初一的她默默下了决心:回去要好好读书,争取考上大学。今年,20岁的她是嘉兴第四高级中学的高考理科第一名:603分,她想去温州医学院读临床医学。前后仅仅5年时间,她失去母亲但从未失去信心,面对贫困始终有梦。

  母亲去世:

  巨痛后的迅速成长

  沈燕琴的家在秀洲区油车港镇麦家村一组,父辈开始家里就比较贫困,当年父亲因此迟迟没有结婚,直到快30岁时才从丽水娶回她的母亲。除了种田外,父亲也和村里其他村民一样,买了条小船,平常装些农产品去上海等地摆摊出售。

  而不幸在去年降临这个贫寒的家。母亲得了抑郁症,去年夏天服毒自杀了。刚读完高二准备高三冲刺的沈燕琴一下子懵了,一个月后去学校上课时仍然没法集中精力听讲,成绩一下子从前五名掉出了十名之外。

  远在丽水的小姨赶来陪她,在几个晚上的彻夜长谈后,她明白了自己对这个家意味着什么:80多岁的爷爷身体一直不健康,50多岁的父亲不仅要承受丧妻之痛,还要承担她和弟弟的生活费和学费,6岁的弟弟还天真得不懂人间的伤悲。她蓦然间明白:19岁的自己必须成为这个家的顶梁柱。她很快镇定下来,把弟弟以4000元的费用托付给一家幼儿园里的好心老师,让父亲能安心地从事营生。对于自己的前途,她从容地和父亲商量:如果自己的考分在“二本”以上,就要千方百计去读大学;如果没上“二本”,就彻底放弃,早点赚钱养家。小姨放心走了,她也慢慢熬过了那段特别辛苦和绝望的日子。

  想当医生:

  落泪后的美好希望

  沈燕琴对自己的评价是“要强、懂事、善良”,而一路的采访也印证了她的这些品质。昨天中午,看到晚报的采访车,沈燕琴家热心的邻居就围了过来:“这个小姑娘很懂事的,家里这么困难,你们晚报要帮帮她啊!”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她曾三度落泪:第一次是说到母亲去世时,第二次是听到邻居们对记者说的话,第三次是说到自己的弟弟。两个荷包蛋,一碗豇豆,是他们中饭的全部菜肴。为了让弟弟多吃点饭,沈燕琴找出吃早饭剩下的腐乳,把荷包蛋全部让给了弟弟。尽管如此,她还是觉得对不起弟弟:“家里没有电视机,弟弟又爱看,就只能去别人家里蹭着看,每次去叫他回家他都要伤心一次……”

  “我也知道,读医学的费用会比其他专业要贵一些,但是我真的很想读医学,一方面是母亲和爷爷都受过病痛的折磨,另一方面是医学比较实用。”谈到自己对好心人的期盼,沈燕琴的声音有些内疚,“我算过了,医学院要读5年,估计每年学费就不少……”

  “这段日子心里虽然焦急但还是充满了希望,我期待着好心人拉我一把,让我能够挽救这个家,并在5年后有机会去帮助别人……”父亲的西瓜船还没有回家,7岁的弟弟还不太懂事,病中的爷爷只能勉强起床,20岁的沈燕琴独自操持着这个家,然后由她自己,面对着记者和尚未谋面的好心人对话……

 

 

 

我相信贫困是暂时的,未来是可以改变的”
想当老师的小镇男孩盛晨
 

  寒门学子2号

  N晚报记者 沈爱君

  N摄    影 陈 慧

  

  如果这次没考好,怎么对得起关爱自己的老师?又怎样向父母交代?因为这个压力,在模拟考试中一直保持班级第一名、最高分考到过660分的嘉兴高级中学理科班男生盛晨,在今年的高考中发挥失常,考了599分。他的梦想是做一名有爱心的老师。

  

  新冰箱换成了旧冰箱

  他才知道:父亲下岗了

  初二那年的暑假以前,盛晨的父亲是新塍镇粮管所的员工,每月能固定地领到1000多元的工资,母亲在老家种田,家里不用买米,日子过得不宽裕但也不紧张。逛超市的时候,从小喜欢拼装玩具的盛晨如果开口,父母大多数时候是毫不犹豫地给他买下来。高兴的时候,父亲会在晚饭时分喝点黄酒,那时候的父亲看起来很年轻。初二暑假的一天,他发现家里新买不久的电冰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爷爷奶奶用过的旧冰箱。他终于从自己阿姨那里知道,父亲下岗了,而母亲也在几年前离开老家到了镇上,家里自此没有任何稳定的经济收入了。

  随后,他很快看到才40多岁的父亲一下子冒出了很多白发,父亲很少喝酒了,母亲也很少买新衣服了。读高一那年,为了节约生活费,他吃了整整一个月的方便面,只为了每天可少花两元钱。高二时有段日子他还一直不吃早饭,“开始几天不习惯,后来也就不觉得什么了。”一直到高三,同室的同学们劝他为了高考保证自己的营养和健康,他才又开始吃早饭。很多同学有了电脑,他没有,也正是因为操作机会少,在高中会考时,其他所有科目都是A,就是计算机得了B。

  

  做一名师长那样的老师

  他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如今,母亲在一家箱包厂做合同工,每月有七八百元收入,父亲则在一家电炉厂打零工,多的时候一个月可以拿到500元。这样的收入距离他上大学的费用显然很遥远。父母就在日常开支上尽量节约。“平时我回家都会事先告知,家里的饭桌上还可偶见鱼肉。高二那年的五一长假,我没打招呼直接回家了,却发现家里的饭桌上只有一碗咸菜。”

  “高中三年,余老师和娄老师一直鼓励我、关爱我,所以我从没有因贫困而自卑过,也没有特别羡慕家境优越的同学,我相信贫困是暂时的,未来是可以改变的。”也因为这个良好的心态,他已经准备在大学里勤工俭学,尽量减轻父母负担。

  高考结束后,他偷偷去镇上一家不锈钢企业里报了名,找到一份轧钢条的工作,干得好的话,每天可以有20元的收入。可是毕竟是新手,接连几天手都被划伤了,直到第五天吃晚饭时,父母看到了他手臂上新添的伤痕,他的这份暑期短工又告结束。

  盛晨填报的志愿是浙江师范大学,原因有两个:读师范的费用相对便宜不少,将来自己一定要当一名优秀而有爱心的老师,也像自己的师长一样去关爱自己的学生。在盛晨家小小的客厅里,张贴着4张周杰伦的海报,“这些是同学给的,他们知道我喜欢周杰伦,但是我喜欢的不是他的歌,而是他才华横溢不断进取的精神。他是我的榜样!”

 

我要用知识改变家庭命运,再去帮助别人”
挑桃的农家儿有个回报父母的心愿
 

  寒门学子3号

  N晚报记者    赵天斌

  N摄        影    陈    慧

  

  单薄的身子、黝黑的脸庞、稚嫩的肩膀上挑着一担沉甸甸的桃子,不时地用手抹去脸上的汗珠……昨天下午,当记者来到位于南湖区凤桥镇三星村9组的陈国飞家里时,他正从桃园里挑着一担桃子走出来。妈妈心疼儿子,赶紧拿来一块毛巾让他擦汗。见到记者,陈国飞显得有点腼腆,他拿出两个刚摘下来的桃子热情地招待记者。

  

  肩膀上垫毛巾挑桃子

  为省钱只吃素不吃荤

  一走进陈国飞家,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块挂在墙上的奖状牌,上面贴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类奖状,“为了留个纪念,把他从小学到高中所得的荣誉都贴在一起,上面有27张,还有两张没贴呢。”陈妈妈在一旁自豪地说。“经常看看,对自己也是一种鞭策。”陈国飞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从优秀少先队员到优秀学生干部,从长跑、足球、绘画、制作、实验设计到征文比赛和数学、物理竞赛,可以看出陈国飞是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陈国飞是家中的独子,家里经济来源主要靠几亩水果地,一年几千元的收入要养活全家5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去年暑假,因为既要抓紧时间复习,又要帮家里处理成熟的桃子,陈国飞忙得晕头转向。每天凌晨3点半就起床帮爸爸把桃子运到集市上,然后再帮妈妈去桃园摘桃,常常忙到晚上9点钟后才有时间看书温习功课,晚上12点才能上床睡觉。连续20多天,陈国飞每天都要挑好几趟80多斤的担子。“开头几天肩膀很痛,后来熬一熬也就挺过来了。”陈国飞说,有时候真的受不了了,他就拿块毛巾垫在肩膀上,这样感觉稍微好一点。几天下来,陈国飞的两个肩膀又红又肿,妈妈看得直掉泪。

  高一高二那两年,陈国飞在学校的食堂里经常吃最便宜的饭菜,一顿只花2.8元,“别人一顿吃四五元,但我只吃素菜。”回想起那段日子,陈国飞很坦然,他并不觉得低人一等,相反,他处处都努力做到最好,得到了同学们的尊重。

  

  要改变命运孝敬父母

  有能力还要帮助他人

  三年前,陈国飞以凤桥镇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嘉兴一中,今年又考出了理科601分的好成绩。

  儿子是父母的骄傲,同样,父母也是陈国飞心中永远的大山。得知儿子考出了好成绩,父母高兴得跳了起来,多年来的心血终于没白费,但随之而来的又是深深的担忧,学费又该怎么办?陈国飞说,看着父母每天为自己拼命劳累,身体一天天差起来,他的心里如刀割一般。今年,爸妈就已经两次因为给桃树打农药而中毒送进医院。爸妈常对陈国飞说,只要他能有出息,自己就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有时候我一个人在深夜里掉眼泪,我担心父母的身体,担心他们能享福的时候身体都已经累垮了。”说这话时,陈国飞眼睛红红的。

  在采访快结束时,陈国飞对记者说了藏在心里很久的两个愿望:一是一定要用自己的知识去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另一个是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人,“我经历过太多的困难,所以我想等自己有能力以后一定要尽力资助他人,让他们不因为贫穷而留下遗憾。”陈国飞坚定地表示。


寒门双胞胎兄弟一起上了重点线
渴盼蛟龙腾跃的两兄弟等待真情援手
 

  N晚报驻平湖记者 辛春喜

  就读于平湖中学高三(20)班的双胞胎兄弟汤腾蛟、汤腾跃双双上了重点线,同是理科生的他们今年考了632与626分的高分。汤家兄弟的母亲朱燕高兴之余却紧锁了眉头:“我还没在孩子面前说起过学费的事,怕他们担心。不过我们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7年前夫妻双双下岗

  记者看到,汤家的居室装修非常简单,没有贵重的家具,屋顶有潮湿后留下的发霉痕迹。所有的这一切,都表明汤家的经济状况不好。

  朱燕告诉记者,夫妻俩原本在国有企业工作,普通的双职工,收入刚好维持一家基本生活。但2000年,夫妻两人都下了岗,丈夫汤琦为了照顾家里,仍然在原来的企业工作,但每月工资只有600元左右。朱燕自己没有手艺,现在在一个朋友开的个体商店里打零工,每月也就600来元钱,有时一个月家里的收入不足千元。

  双胞胎兄弟汤腾蛟、汤腾跃从小学习成绩就好,中学时双双考上平湖中学理科特色班,今年高考又考了不错的成绩。“这两个孩子是我们全部的希望。”朱燕对记者说。

  兄弟俩是学习上的对手

  在汤家兄弟的书房里,记者看到书桌玻璃下压着许多获奖证书及奖状,汤腾跃获得过2007年全省高中数学竞赛一等奖、全省中学生物理竞赛二等奖,汤腾蛟获得过全省高中化学竞赛三等奖、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二等奖等。“他们在学习上既是同学又是对手。”朱燕说,兄弟俩很有默契,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无论到哪个年级段抽签分班,他们总是在同一个班,成了学习上的对手,谁考试成绩上前了,总会激励另外一个人更加努力学习,然后超越他。

  汤腾跃告诉记者,一旦哥哥考到前面去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就下定决心下次考试超过哥哥。正是这种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兄弟俩的学习成绩从来没有退后过。

  好成绩是对父母的安慰

  别人都说,这兄弟俩是天生聪明,其实好成绩离不开两人的努力。高中三年,他们与课本为友,钻研难题,所以成绩一直很稳定。兄弟俩说:“好成绩是对父母的最好安慰。”

  这次高考填志愿时,哥哥填的是浙江大学,弟弟填的是东南大学。根据前几年的录取分数,汤腾蛟填浙江大学有点悬,但他们考虑到浙江大学离家比较近,费用可以少一点,所以还是决定冒这个险。幸运的是,网上公布浙大最低录取分数线正好是632分,这也许是上天对他们的眷顾。汤腾跃选择的是制药类专业,他说要研究新药,治好更多的病人。

  现在,他们担心更多的是随之而来的学费问题,两兄弟一同上大学的压力着实不轻,但坚强的妈妈说:“现在急也没有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但是这个学一定要让他们上。”

 

“冬天的晚上很冷,我在床上看书看得快睡着的时候,听到母亲还在灯下用力地拉着横机……”
懂事的儿子想早点为父母分忧
 

  N晚报记者 沈爱君

  N摄影 陈    慧

  今年高考,嘉兴高级中学的许月林考了理科600分。前天采访时,记者问他对自己的高考发挥是否满意,他承认,因为想到父母一直以来的照顾和期望,自己在高考前的心理压力还是很大,影响到了发挥。

  儿子体弱但很懂事

  说到自己的一双儿女,王店镇建设村14组屠金英的脸上满是欣慰,尤其是儿子许月林。“小学里举行奥数比赛,月林就拿过王店片的第一名。”许月林不仅聪明好学,还非常懂事节俭,“副食品小店就在家旁边,他从来舍不得去买根棒冰或买包瓜子,平时给他1元钱他都会小心地存起来。”也是在很小的时候,许月林就知道父母在田地里辛苦,就主动泡好茶水切好瓜果送到田间地头。如此聪明懂事的儿子身体却一直很弱,动不动就伤风感冒,严重时必须去挂盐水才能痊愈。这些小毛病因为经常犯,多的时候一年要花去医药费1万多元。不仅如此,小学五年级一次跑步使左腿脱臼,之后一直没有完全康复,以至到现在都不能跑步。但是在农忙时分,他还是坚持跟着父母下水田去插秧,而近两年,身体好像比以前要硬朗了一些,也让他对自己的学习和前途有了更大的信心。

  儿子想为父母分忧

  “我小的时候看父亲做木工推刨子,想着肯定很好玩,后来自己去试了一下,才知道非常累。”许月林回忆说,在他小学二年级时,做木工的父亲不小心在刨板机上弄断了小拇指,后来尽管接上了,但是那个手指已不能正常工作。除了父亲偶尔为别人做些木工外,母亲会养蚕,多的时候一年下来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因为比他大3岁的姐姐也在上学,父母就抓住各种挣钱机会,家里还买了横机,在厂家需要时及时做些零活。“冬天的晚上很冷,我在床上看书看得快睡着的时候,听到母亲还在灯下用力地拉着横机,心里觉得很内疚。”但是这些零活都是有季节性的,不能保证经常有活做。

  姐姐许月寒3年前从嘉兴高级中学毕业,如今是山东农业大学的大三学生。许月林知道自己和姐姐的上学费用对父母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所以他在学校里一直省吃俭用,每月400元的生活费能省则省,同时通过优秀的成绩来赢得学校的奖学金,3年下来,他已经积攒下4000多元钱了。

  许月林报考的是南京理工大学工商经济管理专业,“我知道年轻人都会有很多理想和追求,但是我看到父母这么辛苦,就想好好读书,早点工作,为父母分忧,让他们早点享福。”许月林的孝顺和懂事让一边的父母笑开了花,他们相信自己的困难是暂时的,他们很快会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迎来快乐的生活。

 


“学费就指望未上市的茭白、未出栏的猪”
想学经济的农家女现被经济难住了
 

  N晚报记者 吴晓宇

  N摄影 陈 慧

  一幢两层楼的老房子,经过20多年的风风雨雨,外表已经破旧不堪,楼上只有两间房,张艳和读五年级的弟弟住同一间房,睡同一张床,“房里有两张床,但是一张坏了,好在我平时住校,回家就跟弟弟挤一床。”在张艳房里,堆放着很多凌乱的杂物,一张破床占着老大的地方,睡觉的床上方只有一台小吊扇,帮他们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天。

  在这么艰难的条件下,就读嘉兴一中理科班的张艳今年高考考出了637分的好成绩,“女儿读书尽力了,现在轮到我们做父母的尽力了,学费就指望着未上市的茭白、未出栏的猪。”张艳爸爸说。

  猪还有两个月才出栏

  张艳的爸爸妈妈都是农民,田里有几亩茭白,家里还养着猪,这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前年养猪亏了,今年不知情况会怎样。”张艳的爸爸有点担心地对记者说,今年大家都说猪肉涨价了,就盼着能多赚点钱好攒下女儿的学费,“但是今年天气比较热,就怕猪受不了,要是生个病就完了。”

  张艳爸爸早上6点起床就喂猪,遇到高温天气,就给猪浇水降温,“还有两个月猪就要出栏了,现在可是一点都不能马虎。”张艳爸爸小心地“伺候”着这些猪,“女儿的学费就要靠它们了,就不知道它们争不争气了。”

  削茭白削破手指

  几亩茭白地是张艳家另一个收入来源,“茭白比养猪的季节性更强。”但让张艳妈妈感到安慰的是,茭白上市在每年的8月,“女儿正好放暑假,刚好能帮上我们的忙。”张艳的妈妈说,茭白讲究的是新鲜,所以每当上市的这段时间,他们非常忙碌,往往晚上12点才躺下,凌晨2点就起床到地里干活,“我们有时候一天就睡两三个小时。”

  茭白上市,张艳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削茭白,拉茭白车,“一个下午,从地里把茭白拉回家,最多时一个下午拉5车。”每天7点起床帮忙削茭白,晚上眼睛已经睁不开了,还在削茭白,干到凌晨三四点钟是常有的事。“有一次早上起床,没顾得上吃早饭就去削茭白,头昏昏地把左手食指一块皮削掉。”现在张艳的手上还留着一个疤。

  学费是家里最大的负担

  张艳的好成绩来自她的勤奋和毅力。记者在她的房间里发现一张暑假时间安排表,6点起床,6点10分到7点20分温习英语,8点到9点30分做数学题……这张时刻表一直排到晚上11点。这么一个勤奋的农家女,拼尽自己的力量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次我报了浙江大学的经济学专业,希望自己能被录取。”

  但是,再过一年,弟弟也要去镇上凤桥中学读书了,而她现在还面临着大学学费的沉重负担,也许命运的改变就差那么临门一脚,“我很想上大学,但也心疼父母承受压力太大,希望有好心人能帮我一把,以后,我也会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有需要的人。”

 

 

嘉兴慈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捐赠方式 | 在线咨询 |
版权所有 浙江省嘉兴市慈善总会
您是第 位访问者